NEWS BOX

新聞集裝

新聞資訊新聞集裝返回上一級 》

2017 10/23Oct
常德右岸城:用藝術引領有情感的生活方式
發(fā)布者:江南城發(fā)       瀏覽次數(shù):


在本身缺乏文化藝術生活的三、四線城市制造以藝術為首要帶頭的地產項目,需要面臨多少風險?又可以帶來什么機遇?2017年9月9日,常德右岸文化藝術中心開幕,開館當日,國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實驗先鋒音樂、舞蹈給這個城市的市民帶來沖擊,在整體欠缺文化消費習慣的常德,市民會為這里持續(xù)的文化藝術活動買單嗎?


從麻將桌到音樂廳


沿著常德鼎城區(qū)街道行駛,一邊是破敗的、等待拆遷的棚戶區(qū),另一邊是剛剛筑起鋼筋水泥正在建設的高樓,在這樣的混亂中看到已經建成的右岸文化藝術中心,恍如來到桃花源。據(jù)說陶淵明所記錄的《桃花源記》就在常德,常德的機場取名“桃花源”,桃花源也成為這里的標志性文化。我們通常理解桃花源是人們的向往之地,此次參展的著名藝術家隋建國認為這個世界可能并沒有真正的桃花源,這只是一瞬間的感受,在感受到美好的那刻,桃花源就到了。


右岸藝術中心開幕演出“座右聽音”現(xiàn)場


右岸文化藝術中心是右岸城目前唯一建設好并開始投入使用的建筑。這個地產項目投資超過200億元,面積300萬平方米,持續(xù)建設8~10年。建設之初,參與建設的幾家公司組成項目組制定出這里的發(fā)展基調—城市藝術生態(tài)(EUA)戰(zhàn)略,指在原有自然體系內,以人為中心,以藝術為介質,建立與城市共生的人文生態(tài)系統(tǒng)。


因為本身缺乏文化藝術建設基礎,常德右岸文化藝術中心的建筑由香港團隊打造,運營由深圳團隊來做,整體藝術策劃、策展、搭建都由北京團隊操刀。右岸文化藝術中心由上行美術館、有余劇場、自心書院、竹間咖啡等文化藝術空間構成。在開幕展覽“桃花源的理想”中,加入了隋建國的《傾斜的桃花源》、徐冰的《新英文書法:桃花源記》以及蘇新平、于凡、楊宏偉的當代藝術作品,還有著名藝術家、出生于湖南本土的段江華所創(chuàng)作的桃花元素作品。賈樟柯的《東》反映了三峽移民的生活狀態(tài),作為展覽的一部分,成為文化藝術中心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竹間咖啡


隋建國《傾斜的桃花源》玻璃鋼噴繪、墻面噴繪,2008


徐冰《新英文書法:桃花源記》330×490cm,宣紙、水墨


晨間,開幕式的啟動由現(xiàn)代舞表演藝術家鞏中輝開場;晚間,有余劇場的第一場演出由先鋒民謠音樂家小河以及古琴演奏家巫娜擔當。演出完,市領導和部分觀眾向劉輝反映聽不懂、看不懂。劉輝是負責右岸城開發(fā)的江南城市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這種反饋并沒有讓他感到意外。晚間飯后,常德的大部分市民都還沉浸在麻將桌和棋牌室中,大部分人沒有聽音樂、看演出的習慣,可是這里的下一代居民可能不會這樣。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這一代在外留學期間,可以長期泡在美術館當中,這是他們這代人所沒有的習慣,下一代人對文化藝術有著更強烈的需求。做地產,需要引領一種生活方式。


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式由鞏中輝的舞蹈開場


自心書院中楊宏偉的《像素》系列


江南城市發(fā)展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彭文節(jié)希望把右岸城構筑成這個城市的人文地標,他在建設一開始就引入藝術的做法,直到文化藝術中心開幕,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原因是藝術項目本身不賺錢,還需要花費很多錢。彭文節(jié)對此有著充分的自信,他認為不到7年,人們就會知道他的決定有多么正確。


無論孩子走到哪里,都有一個事情和這座城有關系


城市藝術生態(tài)戰(zhàn)略由北京藝術介入與江南城市發(fā)展有限公司一起制定,藝術介入的總經理劉軍在項目起初,也就是棚戶區(qū)剛剛拆遷的時候,就開始了這個地區(qū)的藝術策劃。


央美駐留計劃作品《百家路》曹磊創(chuàng)作


他策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fā)動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這兩個學校的各兩個班駐留在棚戶區(qū)拆遷現(xiàn)場,進行創(chuàng)作。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帶領學生最早入駐棚戶區(qū),和這里的居民同吃住,試圖發(fā)掘出可以保留的文化。現(xiàn)實是,從建筑到街區(qū),原本的棚戶區(qū)沒有任何值得留下的東西,唯一讓他們有所觸動的,就是在這里生活了世代的居民,他們的生活和情感是值得被紀念的。


央美駐留計劃作品《漂流的地址》,劉童創(chuàng)作,劉軍策劃,蕭彬監(jiān)制


中央美院推出的第一個作品就是《畫房子做房子》。胡泉純把創(chuàng)作主體鎖 定為棚戶區(qū)的小 學生。他們將伴隨新城建設一起成長,棚戶區(qū)的生活經歷和新城的建設將會是他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事件和記憶。胡泉純的團隊與當?shù)匦W美術老師合作,組織小學生以“畫房子”為題,開展兒童畫創(chuàng)作,中央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參與課程互動和指導,再將小學生的畫做成雕塑。小學生畫、大學生做,互動創(chuàng)作完成后,再從所有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中遴選出有特點的作品,將風格和內容有關聯(lián)的作品每三幅一組連成“街區(qū)”。《畫房子做房子》是一項持續(xù)的互動創(chuàng)作計劃,一直將持續(xù)到江南棚戶區(qū)全部拆遷完畢。完成的作品將會永久陳設在未來的新城公共空間中。


小學生畫的其實是他們愿望中的未來房子,這個創(chuàng)作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這些學生從小就有一件作品存在于新城中,以后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個事情把他和這座城進行關聯(lián)。過了多少年以后,也許他會帶著自己的子女來看,說這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畫的,這樣,居民個體就和整個城市的發(fā)展發(fā)生了關系。


央美駐留計劃作品《封存》


在不到一個月的駐留時間里,兩個學校依據(jù)拆遷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構思共37組,每一組作品都來自原始棚戶區(qū)的記憶。中央美院的作品《封存》混合原始居民家中遺棄的建筑磚塊、家具等廢料,將其用水泥澆筑成正方體,并在正方體中鑲嵌原始素材的經緯度以及提供這些材料進行封存的戶主名字。在未來,這些立方體或者存在于居民家中,或者放入公共空間成為可使用的藝術品,可隨時當成桌子、凳子等。


央美駐留計劃作品《留言墻》,吳知聲制作


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主任趙明創(chuàng)作的《城市魔方·坊像余韻》則是與當?shù)胤澍B傳播團隊合作,采集了棚戶區(qū)居民的影像與聲音,將這些活的生態(tài),記錄在新城當中。中南大學教授、生活在常德的藝術家坎勒看了這次藝術駐留的作品很受觸動:“藝術家在舊城到新城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的關聯(lián)。雖然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城市的記憶,這是一個藝術家的責任。同時我們也要思考藝術怎樣真正地介入生活,使作品發(fā)生溫度,使我們的作品成為一個城市的靈魂?!?/span>


讓整個城都變成美術館


當?shù)鼐用駥Σ疬w幾乎懷著“期盼”的心情,拿到了拆遷款的居民可以在本市再購一套新房。在過去,是否位于市中心成為居民選房子的首要條件。目前,常德最貴的房子每平方米售價剛剛過萬,位置并不在市中心,而是一處建筑考究的湖景房,可以在房子里看風景,成為更多人選擇房子的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轉化。這個城市還沒有一個人文地標,可以滿足居民的文化藝術生活需求。



湖南藝術家段江華的作品位于藝啟樂園與有余劇場中間


一位棚戶區(qū)居民看著駐留計劃中刻著百姓愿望的磚塊、鑲嵌門牌的漁船時幾乎落淚,這種感動,源于藝術家對他們過往生活的尊重超過了他們自己。很多人會對自己住的老房子懷有不舍而不愿搬遷,這種不舍在右岸城的前身基本沒有發(fā)生,這里原本是1000畝的棚戶區(qū),涉及8612戶居民,房屋建筑由于是歷史上的臨時建筑,顯得非常破敗,這種破敗被藝術家整合之后,反而激發(fā)了他們內心對于老城區(qū)生活的懷念、對家鄉(xiāng)的惦念。


采訪、文 / 岳巖

圖片提供 / 藝術介入、右岸文化藝術中心


文章來源:
藝術商業(yè)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7GkxaKpzG7e9UnYU_n5v-g